晚清文人刘声木笔记故事《陆游出妻妾原委》
放翁诗才,卓绝千古,迹其生平,遗恨甚多。其妻唐氏、妾□氏,并工文翰,宜为闺房之韵事(风雅)矣。一则见逐于姑(妻子被公婆逐出家门),一则见逐于妻(妾被妻子逐出),皆中道仳离(遗弃),莫可挽救,真人生之恨事,不图(不想)放翁一再遇之。家庭有难言之隐,放翁之恨,益无穷矣。
放翁妻唐氏名琬,灵隽有才,为唐闳(官郑州通判)之女,于其母夫人为姑侄。琴瑟甚谐,不当母意,遂出之。未忍绝也,为别馆(另外安置)以往焉。母知而掩之,遂绝之,改适同郡宗室(皇室)赵士程。绍兴乙亥(公元1155年,陆游时年三十),春日出游,相遇于禹迹寺(绍兴名胜)南之沈氏园。唐告其后夫(赵士程),因遣婢致酒肴。放翁怅然下泪,赋《钗头凤》词云:
红酥手,黄藤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
东风恶,欢情薄,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。
错、错、错。
春如旧,人空瘦,泪痕红浥鲛绡透。
桃花落,闲池阁,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。
莫、莫、莫。
题于壁间。唐亦赋词答之,词曰:
世情薄,人情恶,雨送黄昏花易落。
晓风干,泪痕残,欲笺心事,独倚斜阑。
难、难、难。
人成各,今非昨,病魂尝似秋千索。
角声寒,夜阑珊,怕人寻问,咽泪妆欢。
瞒、瞒、瞒。
唐未几怏怏卒(年二十八岁)。
放翁于庆元己未(公元1199年,陆游时年七十五),再过沈氏园,有二绝句,云:
落日城头画角哀,沈园非复旧池台。
伤心桥下春波绿,犹见惊鸿照影来。
其二
梦断香销四十年,沈园柳老不飞绵。
此身行作稽山土,犹望遗踪一泫然。
又有《过沈氏园》诗,云:
枫叶初丹槲叶黄,河阳愁鬓怯新霜。
林亭感旧空回首,泉路凭谁说断肠。
坏壁醉题尘漠漠,断云幽梦事茫茫。
年来妄念消除尽,回向禅堂一炷香。
玩放翁诗词,自怨自艾,唐氏词语,怨而不怒,并无一语及其姑(公婆),可谓孝之至矣,不知当日 何以见逐于姑,亦千古疑问也。
放翁至蜀,宿驿中,见壁上诗云:
玉阶蟋蟀闹清夜,金井梧桐辞故枝。
一枕凄凉眠不得,挑灯起作感秋诗。
询之,知为驿卒女(驿站管理员之女),遂纳为妾。方半载余,后夫人王氏妬,竟逐之。妾又有《生查子》词,云:
只知眉上愁,不识愁来路。
窗外有芭蕉,阵阵黄昏雨。
晓起理残妆,整顿教愁去。
不合画春山,依旧留愁住。
玩其诗词,亦清才也。放翁事见(南宋周密)《癸辛杂识》、(南宋陈鹄)《耆旧续闻》诸书,决非虚伪也。
刘声木另一篇笔记《陆游挟妓为妾》云:
陆放翁之妻唐氏工诗词,见逐于母夫人,妾驿卒女亦工诗词,见逐于王夫人,予已录入卷一内,不谓放翁仍有一妾,亦能诗词。放翁初客于蜀,挟一妓归,蓄之别室,率数日一往。偶以病少疏,妓颇疑之,放翁作词自解,妓即韵答之云:「说盟说誓,说情说意,动便春愁满纸。多应念得脱空经,是那个先生教底。 不茶不饭,不言不语,一味供他憔悴。相思已是不曾闲,又那得工夫呪你。」云云。当时谤放翁者,谓其挟一蜀尼以归,实即此妓。后去留虽无可考,亦可见放翁闺房之内能诗词者三人,皆不克终身作伴侣,诚恨事也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
陆游(1125年11月13日-1210年1月26日),字务观,号放翁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尚书右丞陆佃之孙,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、爱国诗人。
鲁迅之弟周作人散文《禹迹寺》中有一首诗曰:
禹迹寺前春草生,沈园遗迹欠分明。 【鲁迅故乡绍兴,禹迹寺、沈园陆游与唐氏相会之处。】
偶然拄杖桥头望,流水斜阳大有情。 【周作人在禹迹寺抒发怀古之情】
【浙江绍兴沈园存有陆游手书《钗头凤》石刻】
刘声木(1876~1959),安徽庐江人。字十枝,原名体信,字述之。为清四川总督刘秉璋第三子。光绪末,分省补用知府,历官山东、湖南学务。民国后居上海。解放后任市文史馆馆员。富藏书。早年有志于文献、史志之学,精于鉴赏古籍,喜好收藏,辟“直介堂”、“苌楚斋”藏书室,另有“宝鉴楼”、“真山堂”等藏书处。著有《苌楚斋随笔》50卷。作者生当晚清多事之秋,出身达官之家,《苌楚斋随笔》对于时政及宦途内幕颇有所闻所记,为较有影响的文史性笔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