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照片整理的康基田《重修孟庙记》全文如下:
邹县亚圣庙遥记
阙里犹太室之有少室,岱宗之有东山也。孟子躬承道统,垂教后世,枌榆设立专祠,俎豆千秋。我朝崇儒重道,祀典载在秩,宗隆仪超绝前古,不悉数也。
余束发受书,既卒业《七篇》,仰严严气象,心窃向往。丁丑(乾隆二十二年,1757年)通籍后,系官江南,道出此邦,瞻拜堂下。自是而粤而豫而彭门而吴会而白下;前后数十年间,屡觐阙廷,经亚圣故里,数勤展谒。乙丑(乾隆六十年,公元1795年)冬移臬山左,诏兼河务,按部至邹。见殿宇廊庑多有坍圮,思葺未果。
今年春,奉天陈韻涛,以司马来摄郡篆,绰有循声。因与商谋从事,韻涛毅然自任,分廉俸葺而新之,不数月功成。自堂户庭阶,以及门垣楔绰,涂艧暨茨,焕然一改观。既乃丐余为文,以志。
余夙爱韻涛之廉,慎明决能于()事,尤喜其仰体国家崇儒重道之意,于余心意有合也,爰不辞而为之记。
嘉庆元年(1796年)岁次丙辰五月端阳日,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,山东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,前江南江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,合河康基田撰并书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注释:
#太室山,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北,为嵩山之东峰,海拔1440米。据传,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,山下建有启母庙,故称之为“太室”(室:妻也。)。
少室山,距太室山约10千米,御寨山上连天峰为嵩山之西峰,海拔1512米,为嵩山最高峰,主要建筑为少林寺。据说,禹王的第二个妻子,涂山氏之妹栖于此,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,故山名谓“少室”。
#枌榆:汉高祖刘邦故乡的里社名,后借指帝乡或皇宫。
# “俎(zǔ)”和“豆”,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。俎豆也有奉祀、祭祀、崇奉的含义。“俎豆千秋”,指后人永远祭祀圣人。
#七篇:《史記》云:“孟軻,受業子思門人,道既通,所於者不合,退與萬章之徒序《詩》、《書》,述仲尼之意,作《孟子》七篇。”
#彭门,旧指徐州,为彭祖故国。
#吴会:今绍兴的别称。古代会稽郡分成三吴(吴会、吴郡、吴兴)。
#白下,南京古称白下。
#楔绰:指孟庙牌坊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康基田字仲耕,雅号茂园,山西太原府兴县(古称合河)人。生于雍正六年(1728)三月初八,卒于嘉庆十八年(1813)腊月十四。乾隆二十二年丁卯科(1757年)蔡以台榜,三甲十一名进士。做官五十年,前二十年在江苏、广东、河南任知县、知府。后三十年是他政治生涯的主要阶段,在乾隆朝做过江苏按察使、江南河道总督、安徽巡抚等官。嘉庆朝历官江苏巡抚、河东河道总督,以及广东、江西、江宁布政使。这三十年他长期兼任和主管河务,对旧黄河治理有卓越贡献,所著《河防筹略》与《河渠纪闻》,为中国水利科学重要遗产。康基田的著作还有《合河纪闻》、《合河方言》和他的 《霞荫堂诗集》与文集。
康基田是清代山西学术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的著作《晋乘搜略》三十二卷,是一部大型编年体山西通史长编,上起唐尧,下迄明亡,记载了四千年的山西历史。
康基田德才兼备,做官有政绩,治水为专家,文学历史皆为奇才。他还深谙奇门八卦,是个眼力精明的风水先生。据说他奉朝廷密旨,对所任辖区内风水宝地,凡疑出帝王之穴地,均要破坏,以永葆满清江山。于是他外巡时,所到之处,无一例外。他多次到孔孟之乡展谒圣庙,对儒教顶礼膜拜。
“乙丑(乾隆六十年,公元1795年)冬移臬山左”,也就是乾隆帝退位前最后一年,康基田由南京布政使转任山东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,来到济南,兼任治理黄河河务。他到邹县,看到孟庙“殿宇廊庑多有坍圮”,有愿望重修,但无果。第二年,即新皇帝嘉庆元年,时任地方长官的奉天人陈韻涛将孟庙修葺一新,实现了康基田的愿望。所以他在碑文中对陈韻涛称赞不已。
《重修孟庙记》碑刻,显示了康大人的文采,也显示了康大人的行草书法艺术(康基田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),是件宝贵的历史文物。多才多艺、年寿康永的康基田为后人津津乐道。